古代歷年來都有個「立冬補冬,補嘴空」,立冬是進補的好時節,在我國北方,大家偏愛吃餃子,南方則慣愛在立冬之日吃雞鴨魚肉來進補,而我們台灣就是羊肉爐跟薑母鴨。
相傳,薑母鴨是一位宮廷御醫爲調補君王身體而研發的菜餚。「用麻仁油炒紅面番鴨肉,再加上老薑母和燒酒一起燉煮」。老薑除腥熱身,鴨肉滋而不膩,溫而不燥。春夏祛暑溼、秋冬祛肺燥,食後通體暖暢,氣血雙補。
薑母鴨以正番鴨爲主料,利用麻油、燒酒再加上姜燉煮鴨肉,湯汁香而味鮮,甘甜中帶著些許姜的辛辣感。
冬並不是終結,而是孕育種子的季節,它們養精蓄銳,爲春的到來躍躍欲試。這個冷暖自知的季節,願你三冬暖,願你心不寒,願你向前走,一路有人相伴。
而薑母鴨有哪些材料?
主料:鴨母一隻;輔料:老薑250g
調料:鹽巴、黑芝麻油、高粱酒、冰糖、蛤晶
薑母鴨有兩種不同的做法:
第一步:將鴨肉切成塊,姜切片備用。
第二步:在鍋中倒入熱水,將鴨子放入鍋中焯水去腥。
第三步:將鴨子撈出用冷水洗淨,使鴨肉更緊緻,口感更好。
第四步:鍋燒熱,倒入芝麻油煸香後再加入薑片煸炒,至薑片水分蒸乾,變金黃、微卷。
第五步:加入切塊的鴨子翻炒約15分鐘,炒出鴨油,鴨肉變色,鴨肉變干後加入鹽巴、蛤晶、白酒後繼續翻炒。
第六步:將鴨肉倒入砂鍋中,倒入白酒,適量清水,小火燜煮30分鐘。
第七步:關火,將砂鍋端起出鍋。
第二種做法:
第一步:將姜切片備用
第二步:將砂鍋置於火上燒熱,加入黑芝麻油,薑片煸香
第三步:將鴨子整隻放入鍋內,在鴨肉上倒入白酒、鹽巴、蛤晶、冰糖
第四步:蓋上蓋子,小火燉10分鐘,水開後攪動一小會,改中火燉50分鐘即可出鍋